分子生物学 第 7 章 第 3 节:真核基因表达的染色质修饰和表观遗传调控
#分子生物学 #真核生物 #染色质 #DNA #RNA #调控 #遗传 #表观遗传 #修饰
基因的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之前的、染色质水平上的结构调整,主要包括 DNA 修饰和组蛋白修饰两个方面
真核生物表观遗传调控的种类
- DNA 水平调控
- DNA 甲基化 DNA 修饰
-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修饰
- 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 RNA 水平修饰 $m^6A$
7.3.1 DNA 水平调控
[!IMPORTANT]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用来合成 RNA 的 DNA 模版(外显子)也会发生规律性变化,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和生物体的发育
[!CAUTION] ⚠️ 注意:在这一过程中,基因组发生了改变(而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调控中,基因组未改变)
- 高度重复基因的形成通常与个体分化阶段 DNA 的某些变化有关
a)“开放”型活性染色质 active chromatin 结构对转录的影响
- 真核基因的活跃转录是在常染色质上进行的
[!NOTE] 辨析|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 常染色质: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碱性染料着色浅
- 异染色质:碱性染料着色深
- 活跃表达基因所在的染色质上一般含有一个或数个 DNA 酶 I 超敏感位点 hypersensitive site,大多位于 5' 端启动区(非活性态基因则无)
- 灯刷染色体上的环形结构可能与基因的活性转录有关
[!TIP] 灯刷染色体
- 是染色体充分伸展时的一种形态
- 只有在两栖类动物卵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才能被观察到。此时,两对姐妹染色体常常通过“交叉点” chiasmata 连成一体
- 详细参看:🔍 《五年本科 三年细胞》相关条目
b)基因扩增
- 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 生物学意义: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c)基因重排
- 基因重排: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
[!TIP] 举例|基因重排 免疫球蛋白结构基因和 T 细胞受体基因的表达
- 编码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发育分化时,通过染色体内 DNA 重组把 4 个相隔较远的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具有表达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基因
7.3.2 DNA 甲基化
DNA 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
- CpG 二核苷酸胞嘧啶的甲基化导致了人体 1/3 以上由于碱基转换而引起的遗传病
[!NOTE] CpG 岛
- C:胞嘧啶
- p:磷酸
- G:鸟嘌呤
CpG 岛主要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和外显子区域,富含 CpG 二核苷酸,常出现在真核生物编码基因的调控区 CpG 二核苷酸序列中,C 通常是甲基化的,极易自发脱氨,生成 T,故 CpG 出现的频率远低于计算值
DNA 甲基化修饰现象广泛存在
- 染色体水平上:DNA 甲基化在着丝粒附近水平最高
- 基因水平上:DNA 甲基化高水平区域涵盖了多数的转座子、假基因和 miRNA
[!TIP] 甲基化对长度较短的基因有更强的转录调控能力
- DNA 甲基化导致某些区域 DNA 构象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质与 DNA 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 DNA 的结合效率
graph TD
subgraph 初始触发
A[DNA甲基化发生在CCGG序列<br/>(CpG岛表观修饰)]
B[组蛋白H1通过linker区域<br/>特异性识别甲基化位点]
end
subgraph 结构重塑
C["B-DNA → Z-DNA构象转变<br/>(触发机制:H1结合引发局部扭曲/甲基化削弱静电排斥)"]
D[Z-DNA特性:<br/>• 左手螺旋<br/>• 螺距缩短至3.7Å<br/>• 大沟深度增加]
end
subgraph 空间效应
E["顺式作用元件:<br/>启动子/增强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br/>陷入大沟深处"]
F[大沟遮蔽效应:<br/>• 转录因子无法识别结合序列<br/>• RNA聚合酶Ⅱ无法锚定]
end
subgraph 表观调控
G[染色质高阶结构压缩:<br/>核小体间距缩短30-50nm]
H[形成异染色质区域:<br/>HP1蛋白募集/组蛋白去乙酰化]
end
A -->|表观标记| B
B -->|构象锁定| C
C -->|碱基对翻转| D
D -->|几何约束| E
E -->|物理遮蔽| F
F -->|协同作用| G
G -->|三维压缩| H
H --> I[基因转录抑制<br/>(沉默效率提升5-10倍)]
style A fill:#f9d5e5,stroke:#c90076
style B fill:#e3e1f5,stroke:#3025af
style C fill:#d4efdf,stroke:#1d5c1f
style I fill:#fadbd8,stroke:#922b21
复习 DNA 构象👉 🔗 [[MMB 02-2 DNA 的结构#2.2.2 DNA 的二级结构]]
7.3.3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化可以提高基因转录的活性
复习组蛋白 👉 🔗 [[MMB 02-1 染色体#组蛋白]]
- 核心组蛋白朝向外部的 N 端部分被称为“尾巴”(上面有许多高度修饰的位点),可被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HDAC 修饰,加上或去掉乙酰基团
- 组蛋白 N 端尾巴上 Lys 残基的乙酰化中和了组蛋白尾巴的正电荷,降低了其与 DNA 的亲和性,导致核小体构象发生有利于转录调节蛋白与染色质相结合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基因转录的活性
[!NOTE]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抑癌机理
- Rb 与 E2F 类转录激活因子相结合,使得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靶基因去乙酰化,降低转录活性
7.3.4 组蛋白甲基化
- H3K9me3 标记通常与异染色质化有关(抑制转录)
- H3K27me3 标记通常与抑制基因表达有关
- H3K4me3 标记常被视为转录活化区的标记
[!TIP] 组蛋白甲基化举例
- 动物雌性中随机失活的一条 X 染色体上有很高水平的 H3K27me3 修饰(非组成型异染色质化)
- 母细胞分裂出子细胞时,母细胞染色质具有的特定表观遗传修饰会在子细胞 DNA 的相同位置重现(表观遗传修饰)
- 组蛋白上 Lys 和 His 残基可被甲基化修饰
- 同一个去甲基化酶可以形式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两种相反的功能,视与其合作的因子而定
7.3.5 RNA 水平修饰
- $N6$ -甲基腺苷化修饰($m6A$)是 mRNA 上较为常见的一种 RNA 修饰方式,知道是 mRNA 中腺嘌呤(A)第六位氮原子($N^6$)上的甲基化修饰(m)
- $m^6A$ 特点:
- 不容易受化学修饰
- 不会影响 RNA 中基本的碱基配对能力
- $m^6A$ 是一个动态的修饰过程,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 $m^6A$ 能够调控基因表达,且这一表达机制被扰乱时往往会导致人类疾病的产生
- 大多数 $m^6A$ 修饰发生在外显子区域,剪接完成后仍然会保留在成熟的 mRNA 上,也可能会影响 mRNA 转录物的翻译
[!NOTE] $m^6A$ 调控基因表达需要的基本组分
- 甲基化转移酶 writer :将修饰信息写入 mRNA
- 去甲基化酶 eraser :将修饰信息擦除
- 甲基化阅读蛋白 reader :阅读 $m^6A$ 修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