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第 7 章 第 2 节:真核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
#分子生物学 #表达 #真核生物 #对比 #调控 #结构 #顺式作用元件 #反式作用因子 #实验技术 #TALENs
7.2.1 真核与原核基因表达全过程的差异
1️⃣ mRNA
真核细胞:单顺反子 原核细胞:多顺反子
2️⃣ DNA 结构
真核细胞:DNA 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相结合,只有一小部分 DNA 是裸露的 原核细胞:拟核、质粒,裸露
3️⃣ 转录与翻译
高等真核细胞:DNA 中大部分不转录,且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断裂基因) 原核细胞:无内含子
4️⃣ 发育调控
真核生物:能有序地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 DNA 片段重排,还能在需要时增加细胞内某些基因的拷贝数 原核生物:(没点过这个科技树)
5️⃣ 转录调节区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调节区很大 原核生物:转录的调节区很小
6️⃣ 空间间隔
真核生物:RNA 在细胞核中合成,只有经转运穿过核膜,到达细胞质后,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区室化) 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无严格的空间限制
7️⃣ 转录后加工
真核生物:基因只有经过复杂的成熟核剪接过程,才能被顺利翻译成蛋白质 原核生物:无转录后加工
7.2.2 真核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NOTE] 基因转录调节的基本要素
- 顺式作用元件 cis-acting elements (一段 DNA 序列)
- 反式作用因子 trans-scting factors (RNA 或蛋白质)
- RNA 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启动子和基因的调节序列
- 启动子 promoter
- 增强子 enhancer
- 沉默子 silencer
- ……
-
反式作用因子:能够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上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或 RNA
[!TIP] RNA 聚合酶
- 具体参看:🔗 [[MMB 03-4 RNA 聚合酶、RNA 转录及其抑制剂]]
- 原核生物:只有一种 RNA 聚合酶
- 真核生物:有三种 RNA 聚合酶。其中,只有 RNA 聚合酶Ⅱ才能转录 mRNA 前体(hnRNA)
7.2.3 顺式作用元件
1)启动子
- 真核基因启动子 = 核心启动子 + 上游启动子
- 启动子是决定 RNA 聚合酶Ⅱ转录起始点和转录频率的关键元件
核心启动子 core promoter
- 保证 RNA 聚合酶Ⅱ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 DNA 序列
- 单独起作用时,只能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并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
- 包括:a)转录起始点;b)转录起始点上游 -25 ~ -30 bp 处的 TATA 盒(TATA box)
上游启动子元件 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
- 能通过 TFⅡD 复合物调节转录起始的频率,提高转录效率
- 包含:通常位于 -70 bp 附近的 CAAT 盒和 GC 盒等
2)RNA 聚合酶Ⅱ
是一类能够直接或间接与启动子核心序列 TATA 盒特异结合,并启动转录的调节蛋白
7.2.4 增强子 enhancer
增强子: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 DNA 序列
增强子的特性
- 增强效应十分明显
- 增强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
- 大多为重复序列,一般长约 50 bp,适合与某些蛋白因子(特异性的转录因子)结合
- 其增强效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
- 没有基因专一性
- 许多增强子还受到外部信号的调控
- 功能受 DNA 双螺旋空间构象的影响
7.2.5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 反式作用因子的分类
- 具有启动子元件功能的基本转录因子 ▶️ 属于转录因子
- 能识别增强子或沉默子的转录调节因子 ▶️ 属于转录因子
- 共调节因子 co-factor/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不需要通过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就能参与转录调控)
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TF
- 能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序列或远端增强子元件
- 通过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而调节转录活性
- 决定不同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
- 包括:转录激活因子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和转录阻遏因子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NOTE] 甾醇类受体通常都是转录因子,其 N 端都有保守的 DNA 结合域,C 端都有激素结合域
共调节因子
- 本身无 DNA 结合活性
- 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转录因子的分子构象,从而调节转录活性
- 包括:共激活因子(与转录激活因子有协同作用)和共阻遏因子(与转录阻遏因子有协同作用)
a)DNA 识别或结合结构域
- 螺旋-转折-螺旋结构 helix-turn-helix,HTH
- 锌指结构 zinc finger
- 包括:锌指、锌钮、锌簇结构
- 有锌参与时才具备转录调控活性
- 与 DNA 结合牢固,特异性高
- 碱性-亮氨酸拉链 basic-leucine zipper,bZIP 结构
- 能与 CCAAT 区和病毒的增强子结合
- 碱性-螺旋-环-螺旋 basic-helix/loop/helix,bHLH 结构
- bHLH 类蛋白只有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时,才具有足够的 DNA 结合能力
b)转录活化/激活结构域
[!WARNING] 是否具有转录活化域成为反式作用因子中唯一的结构基础
特征性结构
- 带负电的螺旋结构(稳定转录起始复合物)
- 富含谷氨酰胺 Gln 的结构
- 富含脯氨酸 Pro 的结构
7.2.6 转录复合物
分为三个部分
序号 | 部分 | 功能 | 特异性 |
---|---|---|---|
1 | RNA 聚合酶亚基 | 参与所有或某些转录阶段 | 基因特异性 ❌ |
2 | 辅助因子 | 与转录的起始与终止有关 | 基因特异性 ❌ |
3 | 转录因子 | 与特异调控序列结合 | 基因或启动子特异性 ✅ |
7.2.7 TALENs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核酸酶)技术
- 原理: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间相互作用
- 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是通过人为设计特定的蛋白质工具,找到并切割生物 DNA 上的目标位置,从而实现对基因的修改(比如修复错误基因或关闭有害基因)
- Pros:比早期的 ZFN 技术更灵活,设计相对简单,且精准度较高
- Cons:设计合成比 CRISPR 更耗时费力,成本也更高,因此目前逐渐被CRISPR技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