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话题 05:水

#生物化学 #食品 #水 #相互作用 #偶极 #净结构 #离子 #水桥作用 #水合 #疏水 #水分活度 #吸湿等温线 #脂质 #氧化 #非酶褐变 #美拉德反应

1 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1. 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
  2. 生化反应的反应物
  3. 养分和代谢物的载体
  4. 粘度小,有润滑作用
  5. 生物大分子构象的稳定剂

[!TIP] 冰的导热率是水的数倍,因此,结冰比解冻快

  • 在结冰过程中,冰层形成后能更高效地将热量从液态水传导至冷源(如低温环境),加速冻结
  • 解冻时,热量需要通过液态水层传递到冰中,而水的低热导率会成为瓶颈,导致传热效率降低,解冻速度变慢

2 水的结构与性质

缔合:水分子之间靠氢键 (静电力) 产生的作用力

  • 因此,水分子中存在较大的引力

每个水分子具有数量相同的氢键给予体和接受体

  • 各两个,共四个

3 水和溶质的相互作用

3.1 持水力 water holding capacity

描述由分子 (通常是以低浓度存在的大分子) 构成的基体通过物理方式截留大量水而阻止水渗出的能力

3.2 相互作用分类

3.2.1 偶极 - 离子

结合力比氢键

  • 水 - 游离离子
  • 水 - 有机分子带电基团

3.2.2 偶极 - 偶极(极性基团)

结合力与氢键接近

  • 水 - (蛋白质 - NH)
  • 水 - (蛋白质 - CO)
  • 水 - (蛋白质 - OH)

3.2.3 疏水水合

结合力远小于氢键

  • 水 + R 基团 $\Rightarrow$ R(水合)

3.2.4 疏水相互作用

结合力无法比较

  • R(水合)+ R(水合) $\rightarrow$ $R_2$ + 水

3.3 结合水(束缚水)

结合水的特点

  1. 低温(< -40 ˚C)不能冻结
  2. 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溶剂
  3. 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4. 在核磁共振中产生宽带
  5. 呈现低流动性

结合水的分类 从低自由到高自由

  1. 构成水(化合水)
  2. 临近水
  3. 多层水

3.4 体相水(游离水)(自由水)

体相水的分类 从低自由到高自由

  1. 不移动水(滞化水)
  2. 毛细管水
  3. 自由流动水

3.5 偶极 - 离子作用

净结构破坏效应 溶液比纯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大离子和单价离子产生较弱的电场

净结构形成效应 与净结构破坏效应相反

3.6 偶极 - 偶极作用

一般会增加水净结构(流动性减弱)

[!NOTE] 水桥作用

  • 是指一个水分子(或少数几个水分子)同时与两个不同的溶质分子(或同一分子的两个不同部分)形成氢键,从而像一座“桥梁”一样将这两个溶质分子连接或稳定在一起的作用。
  • 这个水分子既是氢键供体又是氢键受体,充分利用了其两亲性(亲核的氧原子和亲电的氢原子)

3.7 疏水水合作用

非自发

  • ∆G > 0
  • ∆S < 0

极不稳定

  • 可以加乳化剂以稳定

β-环糊精

  • β-环糊精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称之为“笼状水化物”
  • β-环糊精通过其疏水空腔为疏水分子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使客体分子摆脱高能的疏水水合环境,同时释放空腔内不稳定的水分子。这一过程以熵增为主导,显著降低系统自由能,从而实现稳定包合。
  • 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起到锁水/锁风味物质的包埋作用

3.8 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

自发

  • ∆G < 0

4 水分活度 Aw

4.1 水分活度的定义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蒸气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

Aw = P / P0

水分活度反映了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的缔合强度

4.2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 ln(a_w) = -\frac{k\Delta H}{R}\cdot \frac{1}{T} + c $$

  • 冰点以上:Aw 与食品组成和温度有关
  • 冰点以下:Aw 只与温度有关

[!NOTE] 拉乌尔定律

  • 一定温度下,稀溶液溶剂的蒸气压 = 纯溶剂的蒸气压 * 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4.3 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4.3.1 吸湿(吸附)等温线 MSI

吸湿(吸附)等温线 (MSI)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对它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 I 区(0 - 0.2):化合水。属于结合水,不可冻结,不可利用,化学吸附
  • II 区(0.2 - 0.85): 多层水。属于结合水,部分可被微生物利用,物理吸附
  • III 区(0.85 - 1): 体相水。可作为溶剂,可被微生物利用,可结冰

4.3.2 MSI 形状

大部分食品 MSI:S 形

水果、糖制品、咖啡提取物、多聚物含量不高的食品:J 形 因为羟基含量高,与水结合紧密

4.3.3 水分活度与含水量

含水量一定: 温度越高,Aw 越大

Aw 一定: 温度越高,含水量越低

[!TIP] 温度升高的效果

  • MSI 曲线向右下移动(也即吸水能力减弱)

Aw 一定: 解吸过程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滞后现象回吸时,MSI 曲线向右下移动,食品的吸水能力减弱

滞后现象:解吸过程与回吸过程的 MSI 曲线不重叠


5 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

食品中的 Aw 决定了微生物在食品中萌发的时间、生长速率、死亡率

5.1 水分活度对脂肪氧化酸败的影响

5.1.1 Aw ∈ (0, 0.35]

水分活度 Aw 越高,脂质氧化速度越慢

  • 水与脂类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以氢键结合,阻止氧化的进一步进行
  • 水与金属离子结合,降低其催化性

5.1.2 Aw ∈ (0.35, 0.8]

水分活度 Aw 越高,脂质氧化速度越快

  • 水中溶解氧增加
  • 大物质分子溶涨,活性位点暴露,加速脂质氧化
  • 催化剂和氧的流动性增加

5.1.3 Aw ∈ (0.8, 1)

水分活度 Aw 越高,脂质氧化速度越慢

  • 催化物和反应物被稀释

5.2 水分活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水分活度 Aw 越高非酶褐变越快 Aw 在 0.6 - 0.7 之间时,非酶褐变反应速率最快

[!TIP] 美拉德反应条件之一:有水的存在

5.3 水分活度对食品化学反应的影响

Aw 在 0.7 - 0.9 之间时,食品化学反应速率最快,降低 Aw 可以提高食品稳定性

但是,Aw 也不是越低越好

  1. 大多数化学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2. 许多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其条件是反应物先进行离子化或水化作用,需要自由水
  3. 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
  4. 水能作为底物向酶扩散的输送介质
  5. 水分活度 Aw 低于 0.6 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

6 冷冻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冻藏食品需保持温度恒定

正面影响: 抑制微生物,降低一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

负面影响

  1.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产生的局部压力会破坏组织
  2. 冷冻浓缩效应会影响食品体系理化性质

[!TIP] 冷冻浓缩效应是指在冷冻过程中,溶液中的水分子结晶形成冰晶,导致剩余液体中的溶质浓度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