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话题 01:氨基酸与蛋白质
#生物化学 #蛋白质 #氨基酸 #多肽 #结构 #功能 #理化性质 #变性 #等电点
1 氨基酸与多肽
1.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结构
-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分子结构由一个中心碳原子(α-碳)连接四种基团构成:羧基(-COOH)、氨基(-NH₂)、氢原子和侧链(R 基团)。
- R 基团的性质决定了氨基酸的理化特性。
分类
-
根据侧链(R 基团)的理化性质分类:
- 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丙氨酸(Ala)、甘氨酸(Gly)、脯氨酸(Pro)、缬氨酸(Val)和甲硫氨酸(Met)。
- 极性中性氨基酸:包括谷氨酰胺(Gln)、半胱氨酸(Cys)、天冬酰胺(Asn)、丝氨酸(Ser)和苏氨酸(Thr)。
-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酪氨酸(Tyr)、色氨酸(Trp)和苯丙氨酸(Phe),在紫外光区(分别为280nm、280nm、268nm)有特征吸收峰。
- 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
- 碱性氨基酸:包括赖氨酸(Lys)、精氨酸(Arg)和组氨酸(His)。
-
根据营养性质分类:
- 必需氨基酸:人体无法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通过饮食摄入,包括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蛋氨酸(Met)、色氨酸(Trp)、苏氨酸(Thr)、赖氨酸(Lys)和组氨酸(His)。
- 非必须氨基酸
[!NOTE]
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口诀:“写一两本单色书来组”(对应缬、异、亮、苯、蛋、色、苏、赖、组)。
1.2 肽键与肽链
肽键
- 本质是酰胺键
- 肽键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在一个氨基酸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NH₂)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也称酰胺键(-CO-NH-)。
-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表现为平面性和旋转受限。
- 蛋白酶通过水解肽键分解蛋白质。
- 肽单元:参与肽键的 6 个原子(位于一个肽平面上)
肽链
- 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链状分子,即多肽。
- 蛋白质通常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
[!TIP]
肽链的两个末端分别为N端(氨基端)和C端(羧基端),分别对应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最后一个氨基酸的羧基。
2 蛋白质的结构
2.1 一级结构
- 定义: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
- 特点:
- 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 是蛋白质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 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显著不同。
- 分子病:由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
- eg.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Hb β 第 6 位氨基酸由 Glu 变成 Val,导致携氧能力下降,脆性提高(容易溶血)
2.2 二级结构
- 定义: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多肽链局部区域通过氢键形成的规则空间结构。
- 主要类型:
- α-螺旋:通过氢键沿主链形成右手螺旋,每 3.6 个氨基酸残基顺时针上升一圈,螺距为 0.54 nm。
- β-折叠:多条多肽链平行或反平行排列,形成片层结构。
- β-转角:180˚回折,含 4 个氨基酸残基
- 其他结构:如无规则卷曲
- 特点:仅涉及主链骨架原子的空间位置,不涉及侧链构象。
2.3 三级结构
- 定义:蛋白质三级结构是整条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在三维空间的排布。
- 形成机制:主要依靠次级键,包括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 主要类型:
- 结构模体: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功能的结构单位,超二级结构,往往和结合蛋白有关。
- 特征:由特定氨基酸序列组成,发挥特定功能。
- 常见模体:eg. αα、βαβ、ββ、锌指、Leu 拉链等。
- 示例:钙离子结合蛋白、纤维蛋白受体结合肽。
- 结构域:三级结构中具有独立结构和功能的区域。
- 结构模体: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功能的结构单位,超二级结构,往往和结合蛋白有关。
2.4 四级结构
- 定义:四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仅适用于由多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 特点:
- 每条肽链(亚基)具有完整的三级结构。
- 亚基间主要通过氢键和离子键结合。
- 完整的四级结构是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前提。
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1 一级结构与功能
-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基础。
- 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通常具有相似的高级结构和功能。
- 氨基酸序列改变可能导致分子病(如镰状细胞贫血)。
- 序列信息提供生物进化线索。
3.2 高级结构与功能
- 一级结构决定功能,但高级结构是功能发挥的前提。
- 示例:
- 肌红蛋白(Mb):单链三级结构蛋白质。
- 血红蛋白(Hb):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
- 构象改变可能引发疾病(如疯牛病朊病毒)。
4 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4.1 等电点 pI
- 定义:蛋白质在特定 pH 值下,净电荷为零(正负电荷相等)的点。
$$ pI = \frac{1}{2}pK_1 \cdot pK_2 $$
- 重要性:
- 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易沉淀。
- 在电泳技术中,迁移率最小。
4.2 沉淀和变性
- 沉淀:
- 定义:在高盐浓度、极端 pH 或等电点附近,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 应用:用于蛋白质纯化和浓缩,如等电点沉淀法。
- 变性:
- 定义:外界条件(如高温、强酸碱、化学试剂)破坏蛋白质高级结构,但一级结构和部分二级结构保留。
- 影响:
- 空间构象破坏,导致生物活性丧失。
- 主要涉及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断裂。
- 变性后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4.3 紫外吸收峰
- 有紫外吸收的条件:结构中有共轭双键(芳香)
- Tyr、Trp:紫外吸收峰在 280nm 处
- Phe:紫外吸收峰在 259nm 处
[!TIP] 核酸的共轭双键在碱基中,紫外吸收峰在 260 nm 处
4.5 茚三酮反应
此反应可用于定量氨基酸
- 反应物:氨基酸 + 茚三酮
- 条件:加热
- 产物:蓝紫色化合物(在 570 nm 处有紫外吸收峰)
4.6 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 BCA:双缩脲反应
- 考马斯亮蓝法
- UV 法:测 280 nm 处的紫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