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章节三: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 #食品 #真核生物 #酵母菌 #霉菌
3.1 真核微生物的概念
-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
3.2 酵母菌yeast
3.2.1 酵母菌的概念
- 酵母菌是一通俗名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3.2.2 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 假菌丝:酵母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殊形态
- 细胞壁结构:“三明治”结构
细胞壁层次 | 主要组成成分 |
---|---|
外层 | 甘露聚糖 |
中间层 | 蛋白质 |
内层 | 葡聚糖 |
- 壁外成分:有些菌壁外含有由多糖构成的类似荚膜的结构,如异多糖和淀粉类物质
- 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为出芽痕(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为诞生痕(蒂痕)。根据酵母细胞表面留下芽痕的数目,就可确定某细胞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可估计该细胞的菌龄
- ER:物质传递,合成脂类和脂蛋白
- rER:膜外附着有核糖体
- sER:表面没有附着的颗粒
3.2.3 真酵母和假酵母
- 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 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3.2.4 酵母菌的生活史
- 上代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
单倍体型
- 营养细胞是单倍体;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
双倍体型
- 营养细胞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结合。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独立生活
单双倍体型
- 单倍体营养细胞和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以进行芽殖。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段同等重要,形成世代交替
3.3 霉菌
3.3.1 霉菌的形态与结构
菌丝
- 按形态分
- 无隔菌丝:多核细胞,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低等真菌)
- 有隔菌丝:多个细胞组成,单个细胞可有多个核,细胞间有连接(高等真菌)
- 按分化程度分
-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 气生菌丝
- 繁殖菌丝
菌丝体mycelium
- 定义:菌丝通过顶端生长进行延伸,并多次重复分支而形成微细的网格结构,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个菌丝集团
- 分类:营养菌丝体、气生菌丝体
- 特化结构
特化结构 | 作用 |
---|---|
假根 | 固着和吸收营养作用 |
吸器 | 寄生性真菌侵入宿主细胞的部分 |
菌核 | 休眠体 如茯苓 |
子实体 | 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
3.3.2 霉菌的繁殖
- 菌丝片段
- 无性孢子
- 孢囊孢子
- 分生孢子
- 节孢子
- 后垣孢子
- 有性孢子
- 卵孢子
- 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 担孢子
- 霉菌的有性繁殖(三个阶段)
- 质配:两个性细胞的核共存于一个细胞中,形成双核细胞,每个核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的(n + n)
- 核配:形成二倍体接合子,核的染色体数目是双倍的(2n)
- 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有性孢子。核的染色体数目是单倍的(n)
- 配合
- 同宗配合:菌体自身可孕,不需要别的菌体帮助而能独立进行有性生殖
- 异宗配合:菌体自身不孕,需要借助别的可亲和菌体的不同交配型来进行有性生殖,即它需要两种不同菌系的菌丝相遇才能形成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 子囊: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构
- 子囊果:在子囊核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雄器和雌器下面的细胞生出许多菌丝,形成保护组织,整个结构成为一子实体。这种有性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中
3.3.3 霉菌的代表属
- 毛霉属
- 根霉属
- 曲霉属
- 青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