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章节四:病毒
4.1 病毒的一般特性
4.1.1 病毒的概念
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都只含一种核酸;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感染态);在离体条件下,它们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非感染态)存在
病毒离子: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4.1.2 病毒的结构
核衣壳(基本结构)
核心:由DNA或RNA构成
由许多衣壳粒蛋白构成
包膜(非基本结构)
刺突(非基本结构)
4.2 噬菌体phage
4.2.1 噬菌体的构造
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基本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纤丝形
蝌蚪状
收缩性尾 dsDNA
非收缩性尾 dsDNA
长尾
短尾
球状(无头)
大顶衣壳粒 ssDNA
小顶衣壳粒 ssRNA
丝状(无尾) ssDNA
大肠杆菌T4噬菌体
4.2.2 烈性噬菌体的增殖:一步生长
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阶段:
吸附
侵入
复制
装配
释放
效价titre:每mL试样中所含有的具备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 pfu
测量效价的方法:双层平板法
一步生长曲线
实验设计依据:1个菌体倍1个噬菌体感染,细菌群体被噬菌体同步感染
实验过程
10 mL敏感菌菌液 + 1 mL噬菌体液 -> 混匀,静置5 min,使之吸附
离心或用抗噬菌体血清处理,去除过量的噬菌体
高倍稀释
37 ℃培养,定时取样(每5 min)
样品加入氯仿裂解细胞
裂解液加入敏感菌液中
适当稀释混合液
涂布于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 48 h
计数噬菌斑
一步生长时期
潜伏期(隐晦期 + 胞内积累期)
裂解期
稳定期
4.2.3 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
定义: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到宿主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的DNA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存在形式
游离态:成熟后被释放,且具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
整合态: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状态
营养态: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
溶源性细菌的特点
可稳定遗传
可自发裂解
可诱导裂解
具有“免疫性”
可复愈
溶源转变
4.2.4 噬菌体的防治
控制活菌排放
选育抗性生产菌株
生产中轮换食用菌种
药物防治
4.3 亚病毒
定义: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举例
类病毒
分子量一般在10^5Da而真病毒为10^6 - 10^8Da。
拟病毒
朊病毒p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