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第 7 章 第 4 节:非编码 RNA 对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7.4.1 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小干扰 RNA)
200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 RNAi —— dsRNA 引发的沉默现象
RNAi 的重要特性是以双链 RNA(dsRNA)行使功能
dsRNA 对内源基因的干扰效率远高于 ssRNA
干扰小 RNA 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 :此类介导基因沉默的小片段 RNA
a)siRNA 的生物合成
通常,一个双链小 RNA 长 21 nt,其中 19 nt 形成配对双链,3’ 端各有两个不配对核苷酸,5’ 端为磷酸基团
其中一条链为引导链 guide strand,介导 mRNA 降解
另一条链为乘客链 passenger strand ,在 siRNA 形成有功能的复合体前被降解
siRNA 形成步骤
Dicer 切割
R2D2 装配
RISC 的装配与成熟
Dicer:是一类 RNase III 蛋白,可用来切出长为 21-23 nt 的 siRNA
R2D2:双链 RNA 结合蛋白,常在引导链 3’ 端一侧。Dicer/R2D2/siRNA 三者形成 RISC 装配复合物,然后 R2D2 招募 Argonaute 蛋白,开始组装 RISC
RISC: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 是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的复合体,负责介导基因沉默
Argonuate 蛋白:AGO 蛋白,是RISC的核心,可将乘客链降解,形成有功能的沉默复合物,决定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的功能(切割或非切割)
b)si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
si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主要发生在两个水平上:
转录后水平的 mRNA 的降解
染色体水平上形成异染色质
siRNA 介导的 mRNA 的降解需要核酸酶催化及镁离子的帮助
RDRP(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使 siRNA 继续扩增,产生次级 siRNA 放大效应(级联反应)
对于结合蛋白完好的 mRNA,如果体内有与之匹配的 siRNA,该 siRNA 便作为扩增的引物,以 mRNA 为模版合成 dsRNA,产生新的 RISC
c)siRNA 的生物学意义
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
维持基因组的稳定
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核酸侵入
病毒与宿主的 RNAi 军备竞赛
宿主可以病毒 RNA 为模版,通过 RDRP 合成病毒的双链 RNA,经过 Dicer 切割组装成 RISC,降解病毒 RNA,从而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破坏。这样的 siRNA 可通过胞间连丝、韧皮组织传播,增强其他组织抗病毒能力
病毒也进化出与宿主抗病基因序列相似的 RNA,借助相似的机制生成 RISC,降解宿主细胞抗病基因的 mRNA,这样的 siRNA 也会在宿主体内传播,增加了其他组织的易感性
7.4.2 miRNA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 miRNA 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miRNA:是一类重要的,行使基因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a)miRNA 的生物合成
RNA 聚合酶 II 产生较长的 miRNA 初级转录产物 pri-miRNA
第一次切割:产生 pre-miRNA
第二次切割:产生 ds miRNA
双链解链形成成熟的 21 nt 左右的 ssRNA
两次切割都需要的酶
RNase III
dsRNA 结合蛋白
b)miRNA 的功能
装载成 RISC 后使互补配对的 mRNA 降解
miRNA 可抑制 mRNA 的翻译,降低靶基因的蛋白质水平,但不影响 mRNA 的水平
c)辨析 miRNA 与 siRNA
miRNA
内源性:由生物体自身基因组编码,通常位于基因内含子或非编码区域。
加工过程:
细胞核内由RNA聚合酶Ⅱ转录为初级miRNA(pri-miRNA),形成发夹结构。
经Drosha酶切割为前体miRNA(pre-miRNA),转运至细胞质。
细胞质中由Dicer酶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单链miRNA(约21-23 nt)。
siRNA
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来源于病毒感染、人工导入的双链RNA(如RNAi技术),或内源性转座子等。
加工过程:
长双链RNA直接在细胞质中被Dicer酶切割为siRNA双链(约21-23 nt)。
双链siRNA解链后,一条链(引导链)整合入RISC复合体
7.4.3 lncRNA(long non-coding RNA,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长度大于 200 bp 的非编码 RNA
lnc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形式
信号分子
诱饵分子
引导分子
骨架分子
🕹️ 1|信号分子
大部分 lncRNA 由 RNA 聚合酶 II 负责转录
lncRNA 表现出细胞类型特异表达的特征,能响应各种外界刺激,表明其表达会在转录水平调控
🕹️ 2|诱饵分子
作为诱饵分子的 lncRNA 转录并结合在蛋白质靶点上,作为一种“分子过滤器”,进一步诱导 RNA 结合蛋白与之结合
🕹️ 3|引导分子
作为 RNA 结合蛋白的引导分子,进一步介导核糖体蛋白复合体定位在特定的靶点上
🕹️ 4|骨架分子
lncRNA 能作为一个中心平台,招募相关生物学过程中的分子组分进一步调控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