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02-3 - DNA 的复制

分子生物学 02-3 - DNA 的复制

这篇文章介绍了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复制子、复制叉、复制起始点和终止点,以及单向、双向和相向复制等不同复制形式。文章还解释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包括冈崎片段的形成。此外,文中详细描述了DNA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滑动DNA夹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

 次点击
16 分钟阅读

分子生物学 第 2 章 第 3 节:DNA 的复制

  • dNTP:脱氧核苷三磷酸

  • ddNTP: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不能形成 3’-5’磷酸二酯键而掺入 DNA 链)

2.3.1 DNA 复制概念辨析

复制子与复制叉

  • 复制子replicon: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从复制起始点origin到终止点的区域为一个复制子。一个复制子只包含一个复制起始点

  •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时,双链 DNA 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这个复制起始点呈现叉子的形式,故被称为复制叉

复制起始点与终止点

  • 起始点可以启动单向复制或双向复制。双向复制中,复制叉从起始点开始沿着相反方向等速前进

  • 复制起始点的共同特点:含有丰富的 AT 序列,可能有利于 DNA 复制启动时双链的解开 (A - T 配对只形成两条氢键,易解开)

生物 / 细胞器

复制形式

细菌、病毒、线粒体 DNA

单复制子

真核生物

多复制子

  • 真核生物复制子并非同时起作用,一般只有不超过 15% 的复制子进行复制

  • 细胞内复制子数目与复制子移动速度成反比

  • 复制终止点terminus:复制子中控制复制终止的位点

    • 大肠杆菌 cDNA 中,复制终止点在起始点的相对位置(旋转 180°),复制从起始点双向进行,复制叉向两个相反方向延 cDNA 前进,最后两个复制叉相遇在一个位点而停止,该位点即为终止点

DNA 复制方向

  • 单向复制

  • 双向复制 (最普遍)

  • 相向复制 (如:腺病毒等某些线性DNA病毒)

放射自显影实验判断 DNA 复制的方向性

  1. 复制开始时用低放射性 $^3H$ 脱氧胸苷标记 E.coli ,数分钟后转移到高放射性培养基中继续标记。复制起始区放射性标记密度低,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也比较低

  2. 单向复制:银颗粒密度分布一端低,一端高

  3. 双向复制:银颗粒密度分布中间低,两端高

DNA 复制速度

  • 细菌DNA 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所以其复制叉移动速度比真核生物快 20-50 倍

  • 对一个生物体基因组来说,复制起始点是固定的,复制叉移动方向与速度以双向等速方式为主

2.3.2 DNA 的半保留复制

  • 定义: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 DNA 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 DNA 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DNA 半保留复制的验证实验

  1. 15N 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 移入 14N 继续培养一代,CsCl 密度梯度离心,DNA 密度在 15N-DNA$ 和 14N-DNA$ 之间,说明形成了一半 15N 一半 14N 的杂合 DNA 分子

  3. 继续在 14N 培养基中培养,CsCl 密度梯度离心,发现 14N-DNA$ 增多

  • DNA 半保留复制的意义:保证了 DNA 在代谢上的稳定性。经过许多代复制,DNA 多核苷酸链仍可完整地存在于后代而不被分解掉。这种稳定性与DNA 的遗传功能相符

2.3.3 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DNA 半不连续复制中的子代链

英文

前导链

leading strand

后随链

lagging strand

  • 冈崎片段: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 DNA 片段

  • DNA 复制过程中至少有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冈崎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连接成大分子 DNA

  • DNA 复制方向:从 5’ 到 3’

    • 因为 DNA 聚合酶只能在 3’-OH 上添加核苷酸

2.3.4 DNA 聚合酶

  • 具有催化选择性

  • DNA 聚合酶DNA polymerase用一个活性位点催化 4 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添加

  • DNA 聚合酶的结构域

    • 手掌域:含有催化位点的基本原件,由一个 β 折叠构成,还负责检查最新加入的核苷酸碱基配对的准确性

    • 手指域:包围住 dNTP,使引入的核苷酸和金属离子密切接触,促进催化反应

    • 拇指域:维持引物以及活性部位的正确位置,促进 DNA 聚合酶与其底物之间的紧密连接,有助于添加更多 dNTP

  • DNA 聚合酶的延伸能力processivity:指每次聚合酶与模板-引物结合时所能添加的核苷酸的平均数

  • 校正外切核酸酶proofreading exonuclease具有校正新合成 DNA 的能力,可把错误核苷酸从引物链的 3’ 端除去

    • 校正外切核酸酶将不正确配对碱基发生概率降低至每添加 $10^7$ 个核苷酸出现一次

    • 复制后错配修复将不正确配对碱基发生概率降低至每添加 $10^{10}$ 个核苷酸出现一次

2.3.5 滑动 DNA 夹

  • 滑动 DNA 夹sliding DNA clamp:一种蛋白质,是一个闭合的环,由 5 个亚基组成的滑动夹装载器sliding clamp loader通过结合和水解ATP催化滑动夹的打开,并将其安放在 DNA 的引物-模板接头上

  • 滑动 DNA 夹的作用:与 DNA 聚合酶结合,组成“油炸圈饼”结构,保持聚合酶与 DNA 的紧密接触,从而大大增加了 DNA 的延伸能力(需要 ATP)

  • 滑动 DNA 夹是生物 DNA 复制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保守部件

© 本内容采用 CC BY-SA 4.0 许可证。欢迎分享和改编,只要记得标明出处就行!